行业动态
从“巴掌田”到田园综合体
发布人: 发表日期:2019-09-11 10:50:54 来源:重庆日报
 
核心提示 
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。自2004年我国首次提出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”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对农田建设做出了系统性战略部署,连续15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做出明确要求。
着眼于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,近年来,我市加快了高标准农田建设,目前,已建成984万亩。同时,“山水田林路”等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,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,吸引着农文旅等产业聚集,美丽乡村、田园社区等加快成型,逐渐成为引领我市乡村振兴示范的“领头羊”。
曾经东一块、西一块的“巴掌田”,杂草丛生的闲置地,变成整齐划一、沟渠相连、能排能灌的大田,拓展了规模化的特色农业发展空间,吸引外来资本汇聚,“接二连三”的农旅融合带旺乡村人气,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提升——这样的连锁反应发生在铜梁城区西郊,源头则是以高标准农田、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主的系统化土地治理。
“小改大”“零改整” 
让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 
“零零散散的地块,花时间、费精力,年龄也大了顾不过来,就挑大块的种。”9月6日,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十一社村民李国明告诉重庆日报记者,他今年65岁,全家四口人,拥有近6亩土地,还包括部分旱地。人均耕地少不说,他家的田地还分散成10余块,种水稻要跑几块田,种玉米又要跑几块地。
李国明这样的农户在当地并不少见。地处渝西缓坡丘陵地区的铜梁,耕地坡度虽然相对较缓,但每家每户土地分散,推高了发展产业的成本。“一家一户不好做,那就流转好了。”西来村党支部书记周英德介绍,为发展主导产业,几年前起,村里设法引入业主,但受制于地块小而散、基础设施差,业主开发成本仍很高,相应的土地租金一直上不去。
为加快发展规模化的支柱产业,2008年起,铜梁区有关部门以西来村为核心,在南城街道几个村进行了土地综合治理,将以往小而散的地块整理成大田,薄土改厚土,零散田块的地界被平整,闲置的“巴掌田”、荒坡地等也被并入大田,全村增加土地面积近200亩。
不仅如此,当地还整合相关涉农资金,统一修建了道路、沟渠及排灌等设施,进一步提升农业基础耕作能力。土地平整、土壤肥沃、集中连片、设施完善的土地,让大中型农机进了场,排灌设备利用效率提升,大大降低了耕作成本。
良好的耕作条件和基础设施让村里的土地成了“香饽饽”。子奇药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近1000亩,种上了枳壳中药材,并拓展到周边镇街,成为全国最大的枳壳种植基地;申大农业公司在村里建起了铜梁最大的葡萄园;今年初,当地的返乡创业青年王怡也回到了村里,流转土地200多亩,种起了生态水稻。如今,中药材、葡萄、苗木花卉、蔬菜等已成为村里的重要支柱产业,西来村2900多亩土地已流转近2/3,并大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。
土地“六化” 
吸引资本汇聚完善产业链条 
通过土地治理、基础设施提升,推动了西来村产业发展迅猛发展。这样的例子,在铜梁西郊地区的几个镇街并不少见。
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德胜介绍,2014年以来,该区建成集中成片的高标准农田6万多亩,其中,西郊的巴川、南城、太平、土桥、侣俸等镇街已建成水利化、宜机化、生态化、田园化、治理规模化、管理信息化“六化”高标准农田3.4万余亩。
整村、整镇推进,坚持山、水、林、田、路综合治理,着力使项目区田成方、渠成网、路相通、沟相连、旱能灌、洪能排、土壤肥、无污染,为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无限可能,吸引了众多资本汇聚于此。正如重庆申大农业负责人所说,葡萄基地选择落户西来村,正是“看中了这里距离城区近、耕作基础好的优势。”
两年前,铜梁在城区西郊规划了一条长50公里、宽7.5米的绿道环线,并将所涉及的5个镇街13个村(社区)纳入铜梁区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。今年6月,这条绿道环线基本贯通。它绕山环湖,串起了成王果业、荷和原乡、牧堂纯草莓基地、新陆有机蔬菜基地、黄角门奇彩梦园、巴岳山玄天湖等大小30多个地标,既有不同业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,又有知名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,还有各村(社区)的便民服务中心。
目前,示范片内已聚集34家农业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,发展规模化特色水果、蔬菜、苗木花卉种植和名特优水产养殖等2.2万多亩,及多个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示范村,可谓是铜梁区农业及延伸产业的精华所在。
“接二连三” 
农旅融合带旺乡村人气 
今年初,李国明决定将自家3亩多土地流转出去,因为一家公司选择了西来村进行旅游开发。与李国明一起流转土地的还有村里近100户村民,项目开工后,他和数十位村民一道被聘为园艺杂工,每天收入80多元。
一排排笔直整齐的美国红枫迎风而立,随着道路一直向远方延伸。这是李国明工作的地方,也是今年铜梁区玄天湖旅投公司与外地企业共同打造的3000亩彩色苗木基地。按照规划,当地除引种美国红枫外,还将引进美国海棠、豆梨植物,建设集彩色苗木培育、科研、种植、展销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西部最大彩色苗木基地。
“一期项目计划栽种面积300亩,同时二期征地已经完成。”玄天湖旅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公司将按照国外先进农业技术规范进行专业化种植,让其颜色更鲜艳。一旦红枫叶变色达到最佳观赏期,游客即可免费进入。下一步,他们还将围绕建成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,完善道路、停车场、观景台等基础设施,并布局科研基地、浆果产业、精品民宿等。
西来村仅是一个绿道沿线的缩影。在50公里绿道环线沿途,以观赏荷花和莲藕为主题的荷和原乡景区,依托农田、水库、山林等种植五彩缤纷玫瑰花的玫瑰岛,以葡萄和沃柑采摘为主题的各水果种植、苗木种植基地等,让农旅融合的业态更加丰富。
自铜梁西郊绿道环线贯通以来,已有超100万人次涌入观光、健身、休闲、采摘,带动沿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。以荷和原乡景区为例,入夏以来,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30%。受益于超旺人气的还有禾盛园猕猴桃基地。以往,在猕猴桃即将成熟时,他们都要在各道路沿线打广告,今年却静悄悄地,但采摘季才过不到一个月,基地里的猕猴桃基本上销售一空。
如今,把庄稼栽成风景,实现田园变花园、产业园区变旅游区,已成为铜梁西郊绿道沿线各镇街的共识。铜梁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环线节点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景点,与玄天湖等知名景区连接到一起,“接二连三”的农旅融合催生了共存共生的旅游生态圈。
提升“面子”又改“里子” 
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 
源头始于农田基础设施提升,继而搅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,“接二连三”的农旅融合带旺了人气。50公里绿道围合范围内的5个镇街13个村(社区),又被铜梁区整体划为当地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,集中连片推进示范建设。当地提出力争实现“一年通道路、二年现美景、三年抓提升”,既要梳妆打扮顾“面子”,又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改“里子”。
自西郊绿道贯通以来,铜梁便以绿道两旁为重点,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,全面梳理沿途植被,精心种植鲜花、打造特色景观小品。如今,车行其中,两侧景观变幻多姿,或绿树成荫随风摇曳,或依山傍湖白鹭纷飞,或苗圃农场林立,或农家屋舍俨然。
“看着道路环境这么美,家里是不是要装扮一下?村容村貌是不是要提升一下?”南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环境使大家对美有了新追求,村民们开始转变生活习惯,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维护公共环境卫生,用实际行动为扮靓乡村环境、改善乡村风貌增砖添瓦。
栽花种草只是起步,更有不少村民花起了心思——种上雅致的竹子,扎起古朴的篱笆,旧磨盘、废弃的山石等都被用了起来,成为一个个简单的景观小品。此外,铜梁区积极推行村环境整治积分管理制度,开展最美庭院、最美农家的评选,激发了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。
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王汝元在外做了40多年石匠,早就在城里买了房,看到老家建设得如火如荼舍不得走了,最近正在忙着修整院坝,准备以后回来住。村里人不想离开,外面的人却想回来。西来村的李关明,女儿女婿在铜梁城区居住,两人一个城市户一个农村户口,有了小孩回岳父家办酒,了解到村里情况后,当即决定将小孩落户西来村。
杨德胜介绍,该区正在建设完善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内的导览设施,提档升级绿道沿线近10个村(社区)的便民服务中心。不久后,还将开通环线公交及主要节点免费WiFi覆盖。随着人气进一步提升,村民们可通过开办民宿、餐馆,销售农产品等,实现在家门口挣钱,当地群众的生产、消费和生活将赢来新一轮红利期。

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”或带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LOGO、水印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所有,如要转载,需注明“信息来源: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”。

2、本网未标有“来源: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”的作品均为转载稿,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

友情链接
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绿蓝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7063786号-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23号 技术支持: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政编码:100801
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 1024*768以上分辨率